“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烟叶生产是大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服务“三农”深度融合。回眸这十年,烟叶工作在“不变”与“变”中砥砺前行。
不变的是烟叶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地位。烟丰农稳行业安,致力于推动烟叶产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烟叶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支撑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变的是生产理念、生产方式、技术水平、效率效益等不断创新提升。特别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烟叶生产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加速向创新驱动、内涵集约、绿色低碳推进,发展添动力、增后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富农举措,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持续深化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升烟叶生产现代化水平,积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接力启航,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烟叶公司总经理陈江华说。
措施与成效
烟叶产业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烟叶生产事关行业发展全局。烟叶作为大田种植的经济作物,受气候、环境影响大,且用途相对单一,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我国烟叶生产地域广规模大、政策性强,稳定烟叶生产伴随着行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烟叶是行业的基础,烟叶稳则行业稳,这是我们从多年发展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陈江华表示,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国家局党组始终高度重视烟叶工作,在不同时期根据形势需要制定契合的目标任务,不断推进和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守好烟叶基本盘,夯实行业发展根基。
全国烟叶产区认真贯彻国家局党组决策部署,从行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烟叶发展对烟草经济的支撑作用、对卷烟品牌的保障作用、对地方发展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推动烟叶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这十年,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烟叶供需实现更高水平协调平衡。”
烟叶去库存任务圆满完成,库存总量高位运行局面得到根本扭转。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保护发展核心烟区,稳定巩固重点烟区,逐步压缩普通烟区,优质烟区产能占比不断提高。供需结构更加匹配,全国收购上等烟比例和基地单元调拨量占比稳步提升,原料供给适配能力显著增强。
“这十年,纵深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烟叶生产质量效率显著提升。”
烟田“水、路、房、棚、机”等八大类基础设施装备全面综合配套,截至2021年,行业累计投入资金981.2亿元,建设项目560.2万件,改善了近5000万亩农田的生产条件;水源工程累计批复援建项目292件,核定援建资金241.1亿元,完工使用项目231件,极大缓解了烟区工程性、季节性缺水难题。烟叶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机械化、数字化发展,“优质、特色、生态、安全、高效”导向更突出。烟叶流通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专分散收、原收原调、复烤均质化加工快速推进,烟叶流通质量效率持续提升。
“这十年,扎实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助力烟区脱贫攻坚,烟农持续增收。”
稳定烟叶主业增收“压舱石”,累计实现烟农种烟总收入6671.5亿元,“十三五”期间助力261个贫困县和17.6万户贫困烟农实现顺利脱贫,烟农户均收入由3.7万元提高到9.4万元,累计缴纳烟叶税1203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多元增收“增长极”,把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培育多元增收产业作为继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后的又一项重要任务,稳步推进烟叶与粮食、蔬菜、食用菌等非烟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实现多元增收产值427.8亿元。
“这十年,全面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与管理,烟叶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持续推进烟叶收购站点整合,不断加强烟站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收购模式向“专分散收”转型升级,烟叶收购效能明显提升。持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壮大烟叶分级技能人才队伍,全国烟区“总监、总检、主评、主检”四级岗位基本配备到位,人才队伍建设步入良性循环。持续规范运行管理,全面推行阳光收购,强力推进站务公开,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加大精准预约力度,烟农满意度逐年提升,基层基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这十年,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为稳固烟叶基础提供制度保障。”
面对烟叶生产新形势新变化,行业把稳固烟叶基础作为重中之重,确立了“正确处理‘三方面’关系,牢牢守住两条底线”指导思想,制定了“供需协调平衡、供给优质高效、产业融合发展”总体目标,明确了“稳产保供、结构优化、转型升级”重点任务,出台了“产业发展、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基层烟站‘1+3’”规划体系,形成了一批管根本、利长远的政策机制。目前14个主产烟区已从省级层面出台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着力推进建管用一体化,初步形成了烟叶与粮食、区域特色作物融合发展的联合保护态势,有效稳固了烟叶产业发展基本盘。
经验与启示
坚持和完善推动烟叶发展的成功做法
我国是农业大国,党领导“三农”工作前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程波澜壮阔。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烟叶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作为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陈江华感触颇深。
“坚决实施规模宏观调控,烟叶供需总量趋于动态平衡,烟叶供给质量效率明显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纵深发展,烟区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基层基础条件显著改善,烟农增收水平持续提升,烟叶保持稳定发展为行业经济运行、卷烟品牌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提供了有力支撑。”
陈江华认为,在国家局党组正确领导下,烟区烟田面貌焕然一新,烟叶生产转型升级已见成效,为做好新时代新阶段烟叶工作、推进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值得深入总结、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新发展阶段,烟叶生产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烟叶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要深刻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心怀“国之大者”,自觉在“三农”工作中找准烟叶工作定位,坚决贯彻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自觉服从服务于乡村振兴大局,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烟叶产业发展。
始终坚持烟草专卖制度——
实行烟草专卖制度是一项成功的改革,坚持烟草专卖制度是做好烟叶工作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依法对烟叶种植实行计划管理、合同收购,是保障烟叶生产有序开展、保障烟农合理收益的必要措施。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动烟叶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始终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烟叶发展有其规律,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保持持续平稳发展。坚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更好地按经济规律办事,围绕行业发展全局谋划和推动烟叶工作,落实“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方针,改善和加强运行调控,以销定产、供需平衡、结构优化,确保烟叶生产稳定发展。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创新驱动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塑造发展优势的必要途径。创新凸显新发展理念,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要把烟叶工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培育发展动能、促进转型升级中,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和动力。
始终坚持服务烟区烟农——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烟叶工作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与烟农生活息息相关,烟叶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与协作。只有自觉履行行业政治责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把服务烟区烟农摆在重要位置,实现共同发展、融合共享,才能凝聚最广泛的力量。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做好烟叶工作的根本目的,发挥烟叶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推进烟农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愿景与担当
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这十年,不平凡,烟叶生产经历了很多变化,也见证了广大烟叶工作者的开拓进取、责任担当。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陈江华说:“推动烟叶发展,必须适应时与势的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经过持续努力,烟叶工作在推进控规模、去库存、调布局、优结构、转方式、促增收等重点任务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烟叶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同时,烟叶生产面临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烟叶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控规模”转向“稳产业”,烟叶供需总量正由控转稳、由稳转增,面临的形势、任务与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
“烟叶库存回归合理水平后,如何保持烟叶产业持续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当前烟叶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陈江华认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局党组对当前烟叶生产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全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主动应对风险挑战,持续抓好基础工作补短板、防风险,统筹推进重点工作谋创新、添动能,全面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效率,扎实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烟叶生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全力稳固烟叶产业基础,落实烟叶生产各项政策安排,因地制宜处理好“三方面”关系,推进基本烟田保护制度落地,以高效利用推动有效保护,久久为功构建长效机制。
加快建设现代化烟草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要求,提升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动数字化转型,实施高标准烟田建设,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不断提高烟叶供给质量,注重稳产提质保供,优化烟叶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管理,全面构建绿色烟草农业体系,大力推动烟草种业振兴,做实做优基地单元,提高烟叶供需适配度。
积极促进烟农持续稳定增收,发挥烟叶产业优势,纵深推进烟叶与非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建强烟区产业综合体,提高烟田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烟叶基层管理基础,增强服务烟区能力,拓展烟农增收空间。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前景光明,农村天地广阔,烟叶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将始终坚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在烟叶工作上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一定能走出一条‘供需协调平衡、供给优质高效、产业融合发展’的烟叶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神州大地上铺展更大更壮美的利国惠民画卷。”面向未来,陈江华满怀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