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情况通报

来源: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11-16 23:32

今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141场),介绍了有关情况。

我市疫情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通报,11月16日0-12时,重庆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0例(北碚区16例,垫江县13例,沙坪坝区7例,云阳县4例,巴南区、开州区各3例,江津区、永川区、荣昌区、万盛经开区各2例,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奉节县各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50例(九龙坡区385例,北碚区256例,江北区178例,渝中区89例,沙坪坝区85例,南岸区、垫江县各61例,渝北区60例,大渡口区31例,巫溪县28例,秀山县22例,巴南区20例,万州区17例,合川区12例,铜梁区8例,綦江区、开州区各5例,涪陵区、江津区、大足区、云阳县各4例,黔江区3例,永川区、忠县各2例,璧山区、潼南区、巫山县、万盛经开区各1例);新增阳性待诊断人员2014人。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强调,当前,我市疫情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异常艰巨。11月15日全市单日新增感染者2814例,连续3天单日新增感染者超2000例,新增感染者人数持续居于高位。15日的新增感染者社会面占比有所下降,为36.21%,较前一日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心城区全域协同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万州区、合川区、垫江县、秀山县等其他部分区县疫情也在发展中,个别区县虽然病例不多,但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苗头,市快反小组、市级疾控专家已赶赴有关区县加强指导。

坚决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指出,连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继续实施中心城区全域协同防控,上下坚持“三个协同”,强化社会面管控,管好流动性、管住聚集性,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此,特别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向理解支持参与防疫工作的市民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本轮疫情虽有一些积极变化,但仍然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紧要期、攻坚期,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厌战情绪,需要继续努力,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全面贯彻、落实落细各项疫情应对和防控工作措施,坚决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进一步加强离渝人员出行管理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 11月15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离渝人员出行管理的通知》,倡导市民非必要不离渝,非急需不离渝,确实需要离开重庆去外地的必须满足相关条件、履行相关程序。

第一,关于离渝条件。

正在隔离观察中的密切接触者、居住在高风险区或临时管控区的人员、所在社区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的人员暂不离渝。其他人员确需离渝,须符合以下条件:由乡镇(街道)开具证明,健康监测无异常,72小时内3次核酸检测阴性(每日1次,最后一次采样在离渝前24小时内,以发车或起飞时间为准),持健康码绿码。

第二,关于离渝审批和责任。

离渝人员要提前1天向所在村(社区)提出申请,提供7天内活动轨迹、规定的核酸阴性证明、外出理由及相关证明、外出目的地等信息,报所在乡镇(街道)审核。乡镇(街道)原则上在24小时内完成审核并出具证明,优先审批外出就医等特殊情况。离渝人员所在社区存在传播风险隐患的,原则上不予批准。离渝学生提前向市外就读的学校报备,学校同意后提出申请。居住地村(社区)要及时向离渝人员的目的地推送相关信息。

第三,关于交通站点查验和服务。

“白名单”人员和车辆离渝不需审批。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上道口、国省干道交通查验点将严格查验离渝证明,急诊急救、“白名单”企业、紧急公务、民生保障等车辆及人员按照规定优先放行、快速通行。

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重庆工作组的具体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千方百计保障好疫情期间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许平书记就近期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事实上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也印发了《关于解决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通知》,现再就贯彻落实文件相关精神作以下补充说明:按照文件要求,进一步优化配置市、区(县)以及乡镇(街道)三级医疗资源,合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出门”和“陪护”问题;畅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危急重症抢救制度,重点解决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重症患者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全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进院”和“诊治”问题;抓好应急管理,指导做好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疫情处置与供应保障工作,致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用药”和“安全”问题,千方百计保障好疫情期间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据统计,从11月1日至15日,全市医院门急诊次数总量达到456.26万人次,其中,市级医院门急诊次数达到66.81万人次,区县级医院门急诊次数170.33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次数达到了127.59万人次;同时,全市出院人数总量达到23.78万人,其中,市级医院出院人数2.67万,区县级医院出院人数8.51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6.64万人。

下一步,我们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在基层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共同为群众在疫情期间的就医就诊服好务。

关于阳性待确诊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阳性待确诊”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做核酸,核酸结果是阳性,在这个时候要把这个人找到,他在什么地方,在家里还是在隔离点,找到以后我们会把这个阳性感染者转运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有没有症状、肺部有没有阴影等临床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医生要根据检查结果、临床症状作诊断,诊断是普通型、轻型还是重症、无症状感染者,而这个时段里的感染者就叫“阳性待诊断”。

根据风险研判情况对特定区域内的人

实施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过,对于高风险区内的居民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是1、2、3、5的频率来做核酸检测。对于临时管控区根据风险的情况,就是我们讲的根据风险研判情况对特定区域内的人实施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而在高风险区以外的中心城区市民,在上次发布会已经说得很明白,就是“隔天一检”。至于中心城区以外其他区县的疫情处置中也是参照进行核酸检测频次。对于没有疫情的区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二十条优化防控措施说得很明白,不再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常态化核酸检测只针对重点人群。举个例,就是在一些有风险岗位的人员,国家有相应的规定。

关于方舱医院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截至11月16日12时,重庆市现有在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3688人;现有在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的确诊病例有1396人,其中,轻型1364人、普通型27人、重型5人,目前,所有患者情况稳定。

疫情以来,尤其是本轮疫情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相关区县,密切配合、夜以继日、连日奋战,平急转换、有序疏散在院病人到其他医院去,先后腾空了巴南区人民医院、渝北区人民医院等后备医院,收治新冠患者;同时紧急启动方舱医院建设投用工作,先后启用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南彭院区、重庆中医药学院方舱医院、悦来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石子山方舱医院,由重医附一院、重医附二院、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等市级医院牵头,配备精干医护人员、调配优质医疗资源,全力做好隔离医学治疗和医学观察工作。现在已经调集了医护人员1635人,投入使用床位4898张。在方舱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以最好的工作状态为进舱的感染者提供最好的卫生健康服务。方舱医院还在不断收病人,我们还在调集医护人员,从各个区县调集,这个数据会不断滚动。